总站 切换城市
13921100677
当前位置:招生培训网 > 网站新闻 > 成考资讯 >  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考点详解:隋唐经济与文化

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考点详解:隋唐经济与文化

发布时间:2016-01-06 15:32:56   来源:2018招生信息网  浏览:   【】【】【

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历史考点详解:隋唐经济与文化

隋唐经济

  1.大运河

  为加强南北交通,巩固对全国统治,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以洛阳为中心,北达涿郡、南至余杭的大运河。运河分为永济渠、通济渠、邗沟、江南河四段,全长四五千里,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,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。

  2.均田制和租庸调制

  ①隋唐沿用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。

  ②隋朝还沿用了北魏以来的租调制,后来又规定“民年五十,免役收庸”,即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,以庸代役制开始部分推行。唐朝以轻徭薄赋思想改革赋役制度,实行租庸调制: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定量的谷物,叫做“租”;交纳定量的绢和布,叫做“调”;服徭役的期限内,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,叫做“庸”。这一制度的作用:农民生产时间有了保证,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;政府的赋税有了保证,使国家富裕了。

  3.曲辕犁

  唐朝农民在生产实践中,改进了犁的构造,制造了曲辕犁,提商了耕田效率。

  4.两税法

  背景:唐朝中期,土地买卖频繁,土地兼并严重,均田制遭到破坏,租庸调制无法维持。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,780年,唐政府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,实行两税法。

  内容: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,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,称为两税法。

  意义和作用:

  ①两税法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,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,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。

  ②两税法实行后,政府收入增多了一些,但地主阶级千方百计把新增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,农民所受剥削仍然很重。社会阶级矛盾从根本上并未解决。

 

隋唐文化

  1.赵州桥

 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,是一座石拱桥,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2.雕版印刷术

 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,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、日历、诗集等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,有利于文化的传播。

  3.僧一行

  唐朝著名天文学家,他主持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在世界上是第一次。

  4.《千金方》

  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所写的一部杰出的医学著作。《千金方》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成果,并有许多创见。书里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和五千多个药方,扩充了历代医学家的药物知识。《千金方》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5.唐诗

  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,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

  李白,生活在唐朝最强盛的时期,游踪遍及南北各地。李白以豪迈奔放的热情、宏阔磅礴的气势、丰富的想象力、夸张的手法和生动轻快的语言,来描绘祖国的山河景色。代表作有《蜀道难》等。人们称李白为“诗仙”。李白的诗不仅在我国广为流传,也传到日本、朝鲜等国。

  杜甫,生活在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时代。杜甫在长安住过十年,对朝政的黑暗有较为深刻的认识。安史之乱期间,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。杜甫的诗,以沉雄浑厚的风格、深刻真挚的感情、锤炼凝重的语言,反映出一个复杂、动荡的历史时代,后人称为“诗史”。传诵千古的名句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就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。人们称杜甫为“诗圣”。

  白居易,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的时期。白居易用诗歌来揭露和讽刺统治者的罪恶,表达人民的疾苦。他的这类诗被称为讽喻诗。家喻户晓的《卖炭翁》,就是他讽喻诗的代表作。他的诗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,在民间流传很广。

 


责任编辑:
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