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站 切换城市
13921100677
当前位置:招生培训网 > 网站新闻 > 中考资讯 >  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(word版 无答案)

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(word版 无答案)

发布时间:2015-06-15 16:01:19   来源:2018招生信息网  浏览:   【】【】【

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(word版 无答案)

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

语文试题卷

温馨提示:[来源:中%^教&网@#]

1.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(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),考试时间为150分钟。[来&源:%中国@教*育#出版网]

2.试卷包括“试题卷”和“答题卷”两部分。请务必在“答题卷”上答题,在“试题卷”上答题是无效的。

3.答题过程中,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《新华字典》。[w~ww.zzs%tep*&.co@m]

一、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(35分)

1.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。(10分)

(1)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。(任选其中6句)(6分)[来源@:zzstep.*%c&#om]

①芳草鲜美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 [来源:^*中&%教网@]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长河落日圆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一览众山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
     ⑤烟笼寒水月笼沙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[来&源:z^zs%t@e*p.com]

⑥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

(2)默写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。(4分)[中@国教#育出^版*网&]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.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(1)~(4)题。(9分)

  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,

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, [来源*:中国&^教#育出版网~]

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, 

她在歌、在唤、在吐露心曲: [来#源:中国&*教^育出~版网]

生活并非安逸,   

它是思念和希冀。 

死亡并非哀歌,   

它是失望与憔悴。 

智者不在言词,   [中%@#国教^育*出版网]

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。 

伟人不在高位,   

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。

(纪伯伦《小溪,你说什么》节选)

(1)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,给加点的字注音。(3分)

(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 藏nì(       )      不(    

(2)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,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。(2分)

(3)“宣泄”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有下面三个义项。请根据诗歌语境,选择恰当的一项(    )。(2分)

A、使积水流出去    B、舒散    C、泄露

(4)诗中划线句子运用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的修辞手法。(2分)

3.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,完成(1)、(2)题。(4分)

(1)          、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《红岩》》中,女主人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面对敌人的酷刑,发出了铮铮宣言:“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!竹签子是竹做的,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!”[w^ww.z%zstep.co~&m*]

(2)《农夫和蛇》《龟兔赛跑》等故事出自           (国别)的寓言故事集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》。

4.九年级某班以“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”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。活动中有一些问题,请你参与解决。(12分)[w%ww.#zz@s~te^p.com]

(1)活动中,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,请你帮她修改。

【A】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,言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。【B】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,形象、生动;歇后语幽默、风趣,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。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,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。

①【A】处划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,应将“         ”改为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”。

②【B】处划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,应调整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2)小军同学做事拖拉,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写几句话,劝说他改正缺点。

    事情宜早,越早越好;拖拖拉拉,没完没了。

(3)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歇后语。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,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。(50字以内)

[来*源%:zz#ste&p@.com]

[中国%&*教育^出版网~]

[w#ww.zz%s~@tep^.com]

二、阅读(55分)

阅读下面的文字,分别回答问题。

【一】拟态——神奇的自然礼物(18分)

康乐

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,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,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,“枯叶”却突然飞起,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。它翩然飞去,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——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。

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,细看却觉蹊跷——“虎甲”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!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,它模拟虎甲的体色、外形和跳跃行为,以防被猎食。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,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,前翅宽阔,脉络清晰,像一片树叶。

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!

④拟态,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,这种相似性很高,简直难以分辨,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。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、颜色、气味、鸣声和行为等方面。拟态非常神奇,也很常见,在动物、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,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。

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,一方面,大自然的“进化接力赛”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,导致了拟态;另一方面,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。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: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;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,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。事实上,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。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?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。

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,是大自然的馈赠,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、复杂和美丽,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、多样和有序。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,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,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。

(选自《大自然》总第183期,有删改)

【注】①螽(zhōng)斯:一种昆虫。②若虫: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,在卵孵化之后,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,外形跟成虫相似,但较小,生殖器官发育不全,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。

5阅读①—④段,用文中的词语填空。(2分)

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         两个方面的拟态,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           方面。

6.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?有什么好处?(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)(3分)

7.从第四段看,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?(3分)[www.z@*zstep.c%#^om]

8.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,为什么?(4分)

9.从全文看,拟态有什么作用?(6分)

【二】槐花22分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①自从移家朗润园,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,我一出门向西走,总是清香飘拂,溢满鼻官。抬眼一看,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,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,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,满树繁花,闪着银光;花朵缀满高树枝头,开上去,开上去,一直开到高空,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。

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。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,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——惯了。[来~源^&:*中教%网]

③有一年,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,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。【A】走到槐花树下,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,抬头看了看,眼睛瞪得又大又圆。[中^国教育~@出*版网#]

④“真好看呀!这真是奇迹!”[来~#源:中国教育出版^&%网]

⑤“什么奇迹呀?”

⑥“你们这样的花树。”

⑦“这有什么了不起呢?我们这里多得很。”

⑧“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?”

⑨我无言以对,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。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:我认真注意槐花了,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,非常陌生,又似曾相识。【B】[来源:zz@s&te~p.c%o#m]

⑩在沉思之余,我忽然想到,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。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,也曾大为惊诧。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,殷红如朝阳,灿烂似晚霞,我不禁大为慨叹:[来源~:zzs^*te%@p.com]

“真好看呀!简直神奇极了!”

“什么神奇?”

“这木棉花。”

“这有什么神奇呢?我们这里到处都有。”[来@&*源^:中教~网]

【C】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。我的眼睛瞪得多大,我自己看不到。现在到了中国,在洋槐树下,轮到印度朋友(当然不是同一个人)瞪大眼睛了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:越是看惯了的东西,便越是习焉不察,美丑都难看出。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: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,才能客观地去观察。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?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? 

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,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。【D】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,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,我不再熟视无睹,而是尽情地欣赏。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,大大小小、高高低低的洋槐,似乎在喃喃自语,又对我讲话。周围的山石树木,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,一片生机,融融氤氲。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;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;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。风吹,鸟鸣,都洋溢着无限生气。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,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选自《季羡林散文集》,有删改)

【注】①氤氲(yīnyūn):形容烟或云气浓郁。

10.文章第三段至第十五段写了两件事,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。(6分)

11.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,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(      )(3分)

    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。

A、【A】处     B、【B】处     C、【C】处     D、【D】处   

12.第十六段划线句中“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”?(3分)

13.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,赏析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。(6分)

    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,抬头看了看,眼睛瞪得又大又圆。

14.“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,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”,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?(4分)

【三】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(15分)

《孟子》[中%#国教*育^出版网~]

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 

人恒过然后能改,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;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

15.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。(5分)

(1)百里奚于市         举: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(2)必先苦心志      其:__________

(3)益其所不能         曾:__________        (4)征于色发于声而后    喻:__________ 

(5)则无敌国外患者    出:__________ 

16.翻译下列句子。(4分)

(1)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。          (2)人恒过然后能改。

17.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?请用自己的话概括。(4分)[中国教%育出版@#~&网]

18.本文的中心论点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(3分)

三、写作(55分

18.以“难忘那______________的眼神”为题,写一篇文章。

提示与要求:

(1)请你从“期盼”、“慈爱”、“坚毅”、“失望”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,把题目补充完整。

(2)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。

(3)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、校名、人名等,否则会被扣分。

(4)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,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,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。

(5)考虑到内容的充实,文章不要少于500字。[中@~国&教育出#*版网]

 

更多201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查询请点击:http://www.zspx.cn/news-id-8538.html (全国各地2015中考试题及答案下载汇总)

 


责任编辑:
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